空中操场、风雨篮球场、“工业风”校园,以及酷似电影《楚门的世界》经典镜头的校园一角……
春季学期开学已有半个月时间,作为拥有一千余名学生的新校区,位于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枫林路的成都市建设路小学建功校区,载着一千余份梦想与希望从这个春天出发,驶向美好的未来。
这所由市建筑院设计的学校,从设计方案到投入使用历时四年,在反复修改、不断优化后,市建筑院一如既往延续了在校园设计规划领域的优良传统,呈现出了一所彰显城市文化和区域特色的新时代小学校园。
成都元素点缀,东郊记忆成为童年记忆
从东郊记忆出发,经建勋路前行不到500米再右拐就能看见建设路小学建功校区。与常见的小学校园不同,建功校区整体呈现的是“东郊记忆”式的工业风格。
“我们不认为学校就一定要有所谓的‘学校风格’。”市建筑院一院设计师、建设路小学建功校区项目负责人李博说,“东郊记忆对成华区的文化氛围营造有着重要意义,所以建功校区便借鉴了很多工业风设计元素。”
教学楼外立面除了条状的黄绿亮色条状块儿外,均为朴素的灰色,与喷上黑漆的金属围栏一起,从整体风格上营造出了与不远处的东郊记忆交相辉映的协调布局。
走进校园内部,是随处可见的更能体现工业风格的穿孔板。“使用穿孔板做空中操场的围墙,其隔音效果和美观性都更胜塑料隔板,且通风效果更佳。”李博介绍,在该校区最大的亮点——空中操场四周,便全是穿孔板合围起来的,在板面上还有许多由密集小孔“绘”就的大熊猫、竹子、茶馆等成都元素,展现了极其丰富的城市特色和区域风格。
从《楚门的世界》开启空中操场
探访建功校区当天,成都晴日当空,从一楼左侧通道通过报告厅便可到达极具创造性的“空中操场”。
“实际上,报告厅上方就是空中操场,上下都是椭圆形设计。”李博介绍道,“根据需求,我们利用抬升空间设计了空中操场。”
空中操场有三个入口,一个是与之在同一平面的教学楼二楼,此外则是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道门,站在一楼仰望打开的两道门时,门内是蓝色的天空,三面被白色穿孔板包围,与电影《楚门的世界》最后一幕十分相似。
李博介绍,采用架空屋面运动场的设计方式,因地制宜建起的空中操场有3500平方米,可供学生跑步、跳远,以及进行篮球、足球、排球等运动。同时,在外部无法看见的地下层,还配备设计了下沉式篮球场。
“下沉式篮球也就是风雨篮球场,我们向下挖了6米深,地面高度也是6米,面积有1000平方米,净空高10米,非常宽阔。”李博介绍道,下沉式篮球场不仅宽阔,其前后两端连着舞蹈室,均有4米高的落地玻璃墙面设计,其通风和采光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“立体化、集约化”
回答高密度学校设计新命题
不论是空中操场,还是下沉式篮球场,建设路小学建功校区的设计布局看似是一种设计风格,实际上却另有原因。
建功校区成都市建设路小学的第三个校区,占地面积仅16亩,却建有教学楼、办公楼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室外操场等功能分区,容纳了24个班、一千余名学生。
“实际上最开始是18个班的规模,后来又增加了6个班规模,但项目面积却因其他原因变得更小。”李博表示,项目空间是有限的,如果按照平摊式布局,在满足多种功能区布局的情况下,“连18个班都难以实现”。
实际上,学位需求增加是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,“这也直接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命题——如何在集约用地条件下建设高质量的高密度校园。”面对这一命题,在2019年做项目方案设计时,李博和项目团队提出了“立体化、集约化”设计思路,在后来也成了设计方案的核心思路。
“就是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,既要保障宽阔的室内教学环境,也要保障孩子们的运动空间。”李博表示,建设路小学建功校区或许能成为新命题的一个实践案例,也相信在未来或将出现更多更好的设计路径,为城市高密度学校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